百年匠心造佳酿

奔小康频道   2023-03-24 10:56  江西日报  编辑:涂本昊  作者:

  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不久前,记者一行走进南昌昌东工业园区胡家村,隔着几条马路,便闻到了阵阵扑鼻而来的酒香,青山湖区百年封缸米酒非遗工坊就坐落于此。

  “酒坊有不少年头了,酿的酒很香,老板心善很有人情味,我们都爱喝哩!”问起路旁的几个村民,大家赞不绝口。直至来到近前,一个规模不小的院落映入眼帘,古朴屋檐下,挂着一幅“凤缸米酒坊”的匾额。院内墙体似乎也被美酒浸润,墙皮变得十分“酥脆”,上面纵横交错着菌落的纹路。酒坊的主人、非遗传承人胡顺文见我们到来,迎上前来,热情地端上酒坊刚刚开缸的糯米酒给我们品尝,酒香氤氲发散……

  “这是我们家族传统的手工酿酒坊,创始于清朝道光年间,历经六代人传承,发展至今已有180余年历史。”说起自家的百年封缸米酒,胡顺文如数家珍。

  在酿造工坊里,灶膛里木柴燃烧的火焰照亮了胡顺文专注的脸庞,铁锅上的蒸笼里,飘出了阵阵糯米的清香;旁边的制酒车间,酒坊员工正在压滤已发酵好的糯米,浓稠的米酒在手工物理压榨下,像山泉的细流,汇集在装酒的木桶内。

  胡顺文告诉记者,“九月九陈年封缸酒”(以下简称“九月酒”)是酒坊的特色产品,蒸煮时要用大锅土灶,成酒后最好用陶缸贮存3年以上,这样酿出的糯米酒醇香绵甜。说起酿造过程,胡顺文称各个工序均为手工操作,主要有浸渍、蒸煮、下缸、发酵、压滤、贮存6道工序,每道工序对温度和时间的把控都颇有讲究,“如果没掌控好,米酒很容易变酸,会影响口感,酒的品质也无法保证”。

  繁琐的传统手工操作,成就了“九月酒”的独特风味,得到了当地乡民的青睐。每遇逢年过节、娶亲嫁女、乔迁做寿等喜事,周边的人们都会慕名前来购买,胡顺文的百年封缸米酒名气也越来越大。

  说起家族酿酒史,胡顺文称他这里已经是“百年封缸米酒坊”的第六代掌门人。他和父亲胡君云(已故),都是“九月九陈年封缸酒制作技艺”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。对于胡顺文来说,做好封缸酒不仅仅是自己的谋生之道,更是一份初心的坚守。

  1999年,胡顺文从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专毕业后,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家酒坊,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酿造相结合,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精进家传酿造技艺。

  胡顺文回忆,跟着父亲初学酿酒技艺的时候,他卧室里没有电视机,只有一本本一叠叠的酒类技术资料。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不断改进酿造技艺,提升酒的品质,打造更好的“九月酒”。

  2016年,他下大力气改善酒坊硬件环境和产品包装,努力提升酒的品质和形象,从而提高销量。酒坊面积由原来的几十平方米,增加到200多平方米,还给“九月酒”配上了精美的包装。随着酒坊的提升与发展,“九月酒”的品质不断优化,销量逐步攀升,年产值从最初的十多万元增长到近百万元。同时,通过参加省、市各类非遗的展览和比赛,“九月酒”提升了知名度。2019年,“九月酒”被评为江西省优质酒,2020年被选为“天下英雄城·南昌礼物”。

  “善小常为,和善人家”是胡顺文秉承的家训。在打开市场的同时,胡顺文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担子,他积极发挥非遗工坊的就业帮扶功能。“酒的产量提高了,就需要扩充人手,我先后招聘了酒坊周边6名生活困难的人员。”胡顺文说。

  一名在酒坊里工作多年的员工告诉记者,他之前没有固定工作,现在来到工坊上班,每个月收入稳定,日子跟米酒一样,越过越甜呢。

  小善铸就大爱。生活中,胡顺文还热衷公益事业,捐资宗祠建设、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等。当记者问及胡顺文对酒坊的未来展望时,他表示,将充分发挥“传帮带”的作用,加快培养年轻一代的米酒酿制人才,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好传承,同时希望在工坊设施改造、功能升级等方面有所作为。作为传承人,他有信心不断提升“九月酒”的知名度,助力乡村振兴。

  □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毛江凡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滇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