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头的山水

奔小康频道   2023-10-16 02:46  江西日报  编辑:汪双申  作者:

  《书房一世界》

  冯骥才 著

  作家出版社

  这些年,我越来越喜欢独处。撂下繁杂的事务,进入书房,深陷于一条沙发上,随手打开一卷书……风从阳台外边缓缓吹来,岁月有了诗意的沉醉。

  书房是我的避难所,也是对互联网浪潮下快节奏生活的抵抗。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,我颇为享受这些大把大把孤独的时光,方寸之间,携书为伴,来一场毫无预设的心灵之约。

  书房的世界,时间是不疾不徐的。天地间,滚滚红尘,却因了书房的庇护,我可以天马行空、随心所欲,极度地舒展自己的个性。

  正如冯骥才在《书房一世界》中所说,书房是他最感放松、最接近天性自然的地方。

  也正是在书房里,我读完了《书房一世界》一书。那日,阳光格外灿烂,就像我阅读时的心情。掩卷思量,才发现自己终日沉浸在冯骥才的世界里。在冯骥才的书房里,一对镇尺,一支钢笔,一根扁担,一个小药瓶,一支万宝龙笔,一个印花的白釉笔筒,一叠旧手稿,一个单孔望远镜,两把拆信刀,几个小本子,几张老照片,当然,还有几面直达天花板的书柜……陈设简单却又丰富。它们普普通通,平淡无奇,时光将它俗世的气息一一剥离。它们有属于自己的故事,每个物件都有其独特的气质,蕴含着别致的“风景”,一物一件里,倾注着作者的情怀,更有着生命的深邃与辽阔。

  这些物件中有许多几经辗转,在某个时间抵达作者的书房,在经历目光和岁月一遍遍地抚摸后,被记录成文。那些岁月的印痕,生命的经验与复杂的心路历程通过文字得以呈现、升华。事实上,无论是蒲松龄的“聊斋”,还是梁启超的“饮冰室”,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总是经由文字的形式进入书房,再一一走进读者。

  全书辑录70余篇短文,皆以作者书房中的一物一景起兴,既有私密的倾吐,又有人生的况味,它们串联起作者人生的细节,编织了一个独具风格的世界。当然,部分文中还写到了绿萝、野三七、隔年的葫芦,它们也是书房的重要角色。那些植物,被一一请了进来,它们生机勃发,就像是作者灵感的触须,成为作者思考世事变幻与人生哲理的寄托。比如,阳台上无意长出的一棵小树,它藉此诉说相遇之欢喜,生命之偶然。书房的生活全部是心灵的生活——这是冯骥才在品读岁月后一次深刻的体悟。

  在作者平静如水的讲述里,故事驳杂又小巧,人或物深厚却不神秘。事实上,很多的时候,《书房一世界》更像是作者坐在书房的阳台上,跟你心平气和地拉着家常,说说他西晒的小窗,说说他合心的花草,讲一讲他的阅读史,聊一聊他的竹编提盒、龙山古玉,以及江西的傩面、山西的虎枕、天津的泥人、巴黎的风铃,兴来即聊,兴尽则止。旧事萦绕,在经年的光阴里慢慢游走,像老祖母的灶台,火光一会儿明、一会儿暗,散发出的都是岁月的温暖……

  在人们的印象里,作家总是窝在书房,熬清守淡、半夜青灯地写作。冯骥才说:“远非如此,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作家的书房和作家的生活。”事实上,一间书房,退可抚慰心灵,进可洞悉天下,既可以文会友,也可风花雪月,它往往关乎着一个作家的气质、习惯、审美以及脾性,乃至成长史。

  《书房一世界》配有近百幅图片,它们是介质,是另一种文字,方便了读者更好地走进冯骥才的书房。书很适合在安静的心境下阅读。文字温馨可亲,每读一遍,躁动的心灵就仿佛得到了一次安顿。事实上,那些经由人写出来的故事,远比人走得更远、也将更持久。诗人西川说:“尘土落在我的书架上,也是有意义的。”

  “文章是案头的山水”,清代张潮的比喻实在高明。确实,一本好看的书里,往往有青山碧水,岩岸相叠;又有凤乳佳茗,群芳四溢。打开一本书,就像打开一段人生。

  □ 曾亮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