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蔬变身“工艺品”

奔小康频道   2024-01-19 10:10  江西日报  编辑:汪双申  作者:

晏小群教孩子们雕刻花果。

制成后的花果可透光,十分独特。

  “晏奶奶好……”1月11日下午4时30分左右,晏小群像往常一样走进萍乡市安源区城区小学非遗课堂,带着孩子们一起雕刻花果。

  花果,是萍乡民间的一种工艺果品。“无花果不成礼”,这是流传于萍乡民间的一句俗语。

  萍乡花果手工工艺历史悠久,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一款寻常果蔬被洗净、切叠后,经能工巧匠之手雕刻,再通过水浸、烫煮、糖腌、烘烤等十余道工序,最终变成好看又好吃的精美“工艺品”。这一质朴又满带生活气息的传统工艺在萍乡广为流传,其中以安源区最为集中,花果也成为数代萍乡人难忘的记忆。

  晏小群,安源区东大街张家大屋社区居民,也是萍乡花果手工工艺代表性传承人。上世纪90年代初,出于好奇,她开始跟随自己的婆婆学习这一手工工艺。“第一次制作,光雕刻就花了5个多小时,最终在一片白萝卜上雕出了树叶图案。”看着眼前的作品,晏小群打心眼里欢喜。从那以后,她迷上了这一技艺,每天都会在果蔬上练习雕刻四五个小时。

  “要像拿毛笔一样拿雕刻刀,锋利的一面朝上……”晏小群告诉记者,辣椒、南瓜、柚子、青菜梗等当季果蔬都是花果手工工艺的原材料。花果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,每道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,制作出一个完美的萍乡花果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,有时候还会因为制作过程中发生变形、破损等问题而前功尽弃。

  近年来,以晏小群为代表的萍乡花果匠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不断对刀法进行创新,设计出了孔雀开屏、蝴蝶恋花、猴子献桃等更为丰富的雕花图案。而每周四下午安源区城区小学的“花果雕刻”非遗课堂上,也总能看到晏小群的身影。

  “手工工艺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,萍乡花果的制作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基因,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。”安源区文化馆馆长谭恒琦介绍,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手工工艺,她与东大街党委书记沈乐拥有一个共同计划:2024年春节前,在张家大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辟出一方空间,创建晏小群工作室,常态化展示花果作品,定期组织工艺交流,不定期开展观摩活动。“我们希望,萍乡花果这一手工工艺能流传得更久远。”沈乐说。

  月牙形雕刻法、旋转式雕刻法、对称式雕刻法……晏小群悉心传授,孩子们尽情地尝试着不同的下刀方法。记者感觉到,有一种力量,已在他们心中拔节生长。

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邱玥 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