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出致富路——余江区发展乡村产业的生动实践

奔小康频道   2024-08-21 16:34  江西日报  编辑:徐杰  作者:

  农村各村之间,由于资金、土地等发展要素相对独立,导致乡村产业普遍存在“小而散”“长不大”“落不下”等情况。如何破解乡村产业发展规模偏小、效益偏低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?日前,记者走进鹰潭市余江区黄庄乡探寻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。

  乡村产业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抱团作战”

  余江区黄庄乡“九村联建”产业车间内,织袜机“哒哒”作响,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着穿线、拉线、剪线、装卸货物,现场一派繁忙景象。如今,黄庄乡的“九村联建”产业车间已形成了袜业封口、定型、包装加工、销售“一条龙”产业链,织袜年产能达1200万双。

  “村庄分散,土地、资金、人才等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,想要发展好乡村产业,关键在于抱团联合发展。”黄庄乡党委书记桂超说,为破解这一难题,2021年7月,黄庄乡把引进的一个袜子代加工项目,交由周边有意愿发展集体经济的5个行政村共同经营。半年后,5个村分红共计15万元,其他几个村也纷纷找到黄庄乡政府,要求加入联建集体经济组织。此后,“五村联建”的袜子产业变成“九村联建”。

  村与村之间实现抱团发展,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,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、资金、人员等问题迎刃而解。面对“无人投资、无钱运营”的难题,黄庄乡积极申报并利用好专项资金建设了14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,同时,通过9个村的村委会办公用房产权抵押等方式,弥补资金缺口;村民推选出有经验的乡贤担任管理人员,从外地请来老师傅担任技术员,各村委会负责招工。一双袜子带动一条产业链,每年可为全乡9个村集体共增加经营性收入20万元。

  以此为起点,黄庄乡的乡村产业实现了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集体作战”的转变。“九村联建”项目让各村集体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。“目前,黄庄乡还推动成立了‘九村联建’物业服务公司、‘九村联建’运输公司、‘八村联建’山林专业合作社等,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,吸纳全乡约30%的闲散劳动力,人均务工月收入超3000元。”桂超说。

  乡村治理从“一片美”向“整体美”提升

  日前,记者走在黄庄乡邱坊村宽阔的柏油路上,只见不远处,身着统一工装的黄庄乡物业公司员工正对村主干道沿线进行清扫。该物业公司总经理陈安炳告诉记者:“我们公司是‘九村联建’物业服务公司,目前负责全乡环境卫生保洁、物业服务。公司购置了联合收割机、洒水车、吸污车等设备,在提供物业服务的基础上,还能为村民提供农具借取、水电安装(维修)、粪污还田等十余项服务。”

  在村庄环境治理过程中,各村普遍存在设施“重建轻管”、环境治理责任不明确、资金无保障等问题。为此,黄庄乡整合新农村建设长效管护经费、垃圾收集费、公墓养护、公路养护等资金,交给‘九村联建’物业服务公司统一调配管理,实现了全乡环境卫生保洁、物业服务全乡一盘棋的长效运营模式。“自物业公司成立以来,村里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”黄庄乡邱坊村党支部书记杨荣贵说,现在办事也便利多了,村里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,大伙儿都对物业公司很满意。

  “黄庄乡各村抱团发展,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物业服务,服务内容从简单的管护向生产服务、公路养护等方面延伸。”桂超说,随着乡村物业的发展,乡村治理实现从“一片美”向“整体美”提升。

  “让资源‘聚’起来,让资金‘用’起来,实现了群众得实惠、地方得发展、产业可持续、模式可复制。”余江区农业农村粮食局局长王海文介绍,黄庄乡九村抱团发展,有效解决了村级产业“小而散”、传统产业“长不大”、新兴产业“落不下”的难题,这也是余江区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一个缩影。目前,类似黄庄乡“九村联建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在余江区锦江、马荃等8个乡镇46个村得到推广,涉及雕刻、“稻稻油”项目、工厂化养殖等产业,带动近700人在家门口就业。

 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