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江西党史学习教育 > 先锋模范

英模人物李烈钧事迹

来源:大江网  发布日期:2021-03-22 11:03   编辑:徐杰

  

  李烈钧(1882—1946),男,汉族,江西武宁人,中国同盟会员,国民党元老。

  李烈钧1902年入江西武备学堂,1904年被选送到日本东京振武学校,1907年进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,加入中国同盟会。

  1908年从日归国后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。1909年春,到云南昆明任讲武堂教官兼兵备道提调。不久,接任陆军小学堂总办。1911年10月23日,九江起义成功,成立中华民国九江军政分府。三天之后,李烈钧辗转返回九江,被蒋群推让为总参谋长。不久任海陆军总司令。11月,李派所部光复安庆,又被推举为安徽都督。同月,他应黎元洪之请,带队伍溯江而上,救援武昌首义军,被任命为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司令,阻击了冯国璋北洋军的进攻。1912年初,李烈钧被江西省议会选为江西都督,任上进行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和教育方面的革故鼎新,效果明显,使江西日后成为讨袁伐逆的基地。1913年7月12日,李响应孙中山号召,在九江湖口举行起义,就任讨袁军总司令,史称二次革命,不久流亡日本。1914年春赴欧洲,考察各国军政要务。1915年初,他来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槟榔屿等地,在华人中宣传讨袁并筹措捐款。5月,他顾全大局加入中华革命党。(前因加按指模事未参加。同年12月,他转道越南回到云南,与北京脱险归来的蔡锷和坐镇昆明的唐继尧共同讨袁,组织护国军,宣布云南独立。李烈钧出任第二军总司令,兵发两广。1916年3月他部顺利进入广西、广东。1917年秋,李烈钧随孙中山南下广州,先后三次出任军政府和大元帅府参谋总长,两次参加护法运动。

  1924年1月,李烈钧当选为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,积极支持孙中山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三大政策,并力荐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。孙中山赴上海、日本期间,他曾一度代行大元帅职权。1925年3月,孙中山逝世后,李应冯玉祥之邀,前往张家口,被聘为国民军总参议。1927年2月,李第二次主赣,出任江西省主席。4月18日,蒋介石定都南京后,李被委为国民政府常委兼军委常委。在南京龙潭战役中,李烈钧担任指挥联络的重任,协调各部作战,终于打败孙传芳。1928年10月,国民政府改组,李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、政府委员、监察委员等虚职,未再担负实际工作。在政治态度上被人列为“超然派”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之后,李烈钧积极主张对日抗战,要求政府改良政治,尊重言论自由,维系人心,一致御侮。并将五个正在读书的儿子送去抗日前线当兵。一时间,他抱病奔走于南京、上海、张家口、庐山、太原、山东泰安、蓬莱等地为抗战呼号,有着李烈钧“协和四方”的传言。“西安事变”发生后,他被逼上高等军事法院审判长的位子,主持对张学良的审判,实为代蒋受过。1946年2月20日,李烈钧病逝重庆,中共代表团周恩来、董必武、邓颖超、王若飞、叶挺等亲临吊唁。李烈钧灵柩,先葬武宁箬溪读书台,后迁城郊飞凤山,最后于1980年与夫人合墓于豫宁公园,可说是魂归故里,叶落归根。该墓今已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(作者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