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江西党史学习教育 > 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

【“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”之革命旧址篇】中央苏区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战役遗址——登仙桥大捷旧址

来源:江西省博物馆  发布日期:2021-05-08 15:05   编辑:陈力

  大兵团伏击战的典范

  建筑名称:登仙桥大捷旧址

  年代:1922年

  建筑面积:100㎡

  风格:中式

  地址: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谷岗乡登仙桥村

  2019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  登仙桥位于乐安县谷岗乡谷岗水的中上游,原名“洪门桥”,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,历经沧桑,屡坏屡修。现存桥体为1922年附近群众捐资重建。桥通长28.5米、宽6.15米、通高13.5米,拱跨17.1米、矢高10.5米、桥面厚0.52米。登仙桥横跨谷岗河呈东西向,为亭式单孔拱桥,桥体用长方形麻条石抹白灰勾缝砌成。桥面也是用长条石铺砌,桥基建在天然石上,坚固结实。桥亭一体,造型别致,桥体轻盈、桥拱较高,形态优美,似有登天之感。

  登仙桥实景图

  登仙桥畔地势险要,从谷岗沿河而下为鹅卵石铺成的小路,是乐安县去宜黄的要冲,两边高山耸立,水竹成阴,起伏绵延,山坡重叠,形成一条细长的狭谷。河中怪石穿空,千姿百态,清澈的流水不时溅起雪白的浪花,这里常常是大雾弥漫,即使千军万马匿于其中也难察觉。

 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形势图

  1933年2月,蒋介石调集近40万兵力,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“围剿”,采取“分进合击”的战术,企图一举聚歼我中央主力红军于南丰、广昌附近。当时,我红一方面军主力正奉命围攻南丰。为解南丰之围,国民党“进剿”军中路总指挥陈诚命其第二纵队、第三纵队由南城、金溪等地向南丰开进,并命令第一纵队急速赶至南丰增援。2月22日,红一方面军破译国民党军的电报,获悉敌中路军第一纵队3个师准备由乐安、宜黄地区增援南丰、第二纵队主力集中于南城,企图在第三纵队策应下,与红军在南丰地区决战。

  周恩来、朱德鉴于国民党军兵力密集,打援无取胜把握,在南丰地区与之决战更为不利,遂决定撤围南丰,诱敌深入苏区。以红11军伪装主力,由南城新丰和里塔圩之间东渡抚河,将敌中路军第二、三纵队向黎川方向吸引。红军主力则秘密转移到以宁都东韶为中心的南团、洛口、吴村地区隐蔽集结,选择有利地形,以伏击战歼灭敌52和59师。

  《登仙桥大捷战斗》红军漫画

  26日,各部队按部署先后进入预定的伏击地区——摩罗嶂山区(登仙桥村早禾嵊、小龙坪一带山谷)。27日,敌52师以155旅为先头部队东进。当时细雨浓雾,10米之外人物难辨,并且与敌59师之间有摩罗嶂大山相隔,联系协同均较困难。13时,敌52师先头部队155旅进至登仙桥附近时,红一军团第7师立即将敌行军纵队拦腰切断,同时向敌52师师部猛攻;红21军在登仙桥另一侧,截断了敌人退路。

  经过三个小时激战,红一军团将敌52师部、154旅之309团等部歼灭,敌师长李明在大龙坪被击毙。敌155旅312团也遭到毁灭性打击。28日8时,红三军团发起猛攻,将敌逐次解决,激战至11时,敌155旅被全歼。北路敌59师也于27日下午,被红五军团截击在西源、霍源地区。28日黄昏,红五军团在红三军团一部配合下发起总攻,将敌大部歼灭。敌师长陈时骥逃窜至登仙桥东北地区时,化妆成伙夫躲在龙王庙被红一军团活捉。“登仙桥伏击战”取得胜利(即“黄陂大捷”)。

  《黄陂大捷》(油画)作者:陈钰、侯志江

  蒋介石得知惨败的消息,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到:“此次挫失,惨凄异常,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!”陈诚则于手谕后尾写道:“诚虽不敏,独生为羞!”陈毅在往宜黄道路上听闻登仙桥伏击战取得胜利,欣然作诗《乐安宜黄道中闻捷》:

  千崖万壑供野宿,羊肠鸟道笑津迷。

  半夜松涛动山岳,中天月色照须眉。

  工农儿子惯征战,四破铁围奇中奇。

  2003年10月27日,文物管理部门在修葺登仙桥村“迪德堂”时,意外发现一块保存完好的红军军事“留志”。全文为:“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七日,我军与敌激战数小时,即活捉白军师长、参谋长、旅长各一名,缴获无线电机一架,机枪、步枪数千支,大洋百余万元,其他军用品无数。此志。”落款“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一军政治部”“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”。

  登仙桥大捷旧址说明牌

  登仙桥与之后的草台岗两次伏击,歼灭国民党军3个师,俘敌1万余人,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“围剿”。反“围剿”过程中,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周恩来、朱德等从战争实际情况出发,审时度势,在总结前三次反“围剿”战争诱敌深入、灵活作战、机动应敌的作战方针的基础上,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典范。旧址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

(作者:)